□大河小记者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六(2)班 李一鸣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自开幕以来吸引了国内外数千万游客的参观。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暑假里,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上海目睹这次大会的盛况。
虽说不是第一次来到上海,但这次看到上海的变化可真不小:大街小巷越来越干净,车辆行人文明有序,关于世博的建筑和艺术品遍布街头,使这个美丽的东方明珠充满了节日气氛。
走进世博园,最先看到的是园内标志性建筑——世博轴。说它是主轴线,是因为它处于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左右分别连接中国馆、浦东主题馆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这5座建筑有着“一轴四馆”的合称。世博轴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它就像一把大伞给人们遮风挡雨,据说在下雨的时候,把雨水储存起来可以浇花拖地。“太神奇了!”我禁不住暗暗赞叹。
我们乘着世博专车来到了中国馆。远远望去,中国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本来想去馆内参观,现在看来不行了,因为中国馆不但要预约券,而且要排六个多小时长队呢。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印度尼西亚馆,印尼馆顶部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竹子具有透气性好、韧性强等特点,是印度尼西亚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标志。印尼馆通过采用木头、竹子等一系列天然环保材料,展示印尼对自然资源的良性利用。馆内,一个金黄色的狮头吸引了我,狮头上有许多花纹和装饰品,和中国的舞狮子不同,它是金属做的。向前走,是悬在半空的印度尼西亚的地图,地图下是当地使用的小舟,舟虽然小但很精美,舟身被精美的花纹覆盖,旁边是当地的面具,虽然古怪但很有特色。印尼馆二楼有一个郑和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四周摆放着印尼当地的鱼篓、鱼叉、乐器、文物等。
荷兰馆选择了“快乐街”为主题,是一条长约400米的8字形街道,20个独立的小型展馆沿街分布。每个小展馆都采用不同类型的装饰,迎合不同兴趣不同品位的观众,展现荷兰在空间、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创新。这个丰富多彩的创新设计由荷兰设计师约翰·考美林设计,街道呈8字形,而8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运数字。我想:这个设计太有创意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不断创新,不就是为人类不断地造福吗?
畅游在世博园,我的心中充满快乐。虽然有些国家馆来不及参观,但是它们的外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馆是灰色的,像一块金刚石;卢森堡馆像一座壁垒,把中世纪的塔楼包围其中;澳大利亚馆醒目的外形和颜色不但呈现出澳大利亚的远古景观,也同时展现了精妙的现代城市设计水准;世界气象馆的外形非常别致,在蓝天和阳光的映衬下,犹如一朵祥云漂浮在世博园内,张开双臂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夕阳渐渐西沉,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回去的路上,我高兴地对爸爸说:“明年我们还来看世博会吧!”爸爸笑着说:“傻孩子,像这样的综合性世博会五年举行一次,下一届要在意大利举行了。”看来,这次参观,我们全家都是幸运的。
这次世博之行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