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于金字塔尖的稀缺人才
上文中提到,截止到2015年6月底,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证书的人数已然突破10万大关,然而这个数字却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
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就中国的财会人才整体情况来看,基层的会计从业人员严重饱和,这部分人员仅仅拥有会从或者相关职称的证书,因此,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非常狭窄,并且工作技术含量也较低。
而另一方面,位于金子塔尖的高级财务人员却成为了各大企业趋之若鹜的对象。从相关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一、二线大城市的外企企业百万年薪高薪聘请资深注册会计师,然而却千金难觅。
因此,政府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优化会计人才结构,自然要取缔一些毫无含金量的鸡肋财会证书,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推荐如注册会计师这种高含量的证书。
五、趋之若鹜:来自企业的热捧
持有CPA证书是对财务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最好的一个证明。专业素质过硬、市场人才紧缺,所造成的局面,就是企业对CPA持证人到了一种趋之若鹜的地步。
CPA持证人的主要就业领域集中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内大型事务所、大型国企、央企、以及一些重要的金融类机构。
并且,不管是四大的审计经理还是企业中的财务经理,都要拥有CPA证书,拥有至关重要的签字权,这几乎成为了企业晋升制度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六、守住优势,积极与国际化接轨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CPA证书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得到《人民日报》的力荐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其也面临着一些质疑的声音。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期,很多企业的传统财务人也需要转型,例如需要去了解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并且要从重核算的职能偏向重管理的职能。在很多人眼里,CPA的持证人做的多是核算类的工作,那么面对经济转型的需求,面对企业对财务人提出的新要求,CPA的突破口在哪里?
目前来看,CPA的应对之策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守住优势,积极与国际化接轨。
何以守住优势?CPA可谓是一张非常“根正苗红”的证书。其由财政部统一主导,带着鲜明的政府背景,虽然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在中国市场大环境下,执行的依然是中国会计准则,因此对于高级财务管理类人才,财务经理、CFO等人员来说,CPA仍然是必需品,而一些国际类证书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另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越来越人性化,目前其正从形式大于实质,一步步朝着实质大于形式迈进,因此CPA所遵循的国内会计准则正一步步向国际化会计准则,甚至美国会计准则靠拢。并且近几年来,CPA的相关试题中也会出现了一些对国际化的案例分析试题。
如此看来,多次被《人民日报》力荐不仅因为CPA证书本身的高含金量,还因为市场对CPA持证人的需求热度的倒逼。而与我们自身而言,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失业潮一波一波袭来的大环境下,如能有CPA证书傍身,势必成为企业趋之若鹜的人才。
本文标题:被《人民日报》多次推荐的注册会计师,价值究竟有多大?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caijinglei/zehjs/742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