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报名时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考生本人要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考生按报考点按规定配合采集考生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确认时)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一)初试
1.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日期和时间
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4.初试科目
1月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4日下午 外国语
1月5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5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为四个单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均为100分,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
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初试为两个单元。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5.初试地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的考生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内;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到考点所在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6.初试成绩:每年3月份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主页发布成绩,请上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成绩单,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绩单到我校研招办加盖公章。
(二)复试
凡达到我校规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复试分数线请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请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
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
1.复试包括专业笔试、专业面试以及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或汉语水平测试)三个部分。复试中专业笔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
3.复试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六、体检
复试时体检。凡参加复试的考生,复试时按规定时间到校医院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
七、录取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见当年度复试办法。
八、录取类别
1.非定向就业研究生:考生须将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转入中国传媒大学。
非定向就业按所在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2.定向就业研究生
考生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录取前签订相应协议书。毕业后考生按相应协议书就业。
九、学费标准及资助体系
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多元奖助体系。
十、学习年限
我校各专业方向学制请参见《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十一、其他
1.2014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报考资格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政策为准。
2.报考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广播电视领域01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新闻与传播领域06口语传播实务方向的考生请注意以下事项:
(1)报考上述专业、方向的考生需在2013年12月1日-15日之间(以邮戳为准)寄交考生本人的“播音主持作品”创作光盘,内容要求参见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2)一律用EMS特快专递邮寄(不要用其他快递或包裹形式邮寄)。考生也可自行交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上一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关于接收201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gct/7851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