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实行考后知分填志愿的第一年,诸多考试新政愁煞了陪同赶考的父母们。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在京高考志愿咨询机构,发现今年报名咨询者较以往更火爆,即使机构要价5万,家长们仍趋之若鹜,甚至“一位难求”。(据《北京青年报》6月7日报道)
央视新闻6月11日消息,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在这种背景下,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澎湃新闻6月11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南国早报汪昌莲:实行考后知分填志愿,让考生和家长在“知己知彼”的条件下,根据高校的分数线理性填报志愿,减少了以往的盲目性和投机成分。应该说,这种情况下,一些高考志愿咨询机构及代报志愿服务,已经失去了生存空间。然而,北京代报志愿服务较以往更加火爆,这显然是一种反常现象。
孩子未来的学习方向,交给所谓的“志愿咨询师”去打理,且动辄就为此花费成千上万元,折射出了部分家长在教育投资上的任性。只要“志愿咨询师”说能够搞掂志愿及高校,家长就大肆追捧,给了咨询机构生存的空间;而一些家长盲目跟风,为了孩子又舍得花钱,起到了助推作用。如此一来,代报志愿服务越炒越热,最终“志愿咨询师”赚得盆满钵满,家长和考生赔了钱财不算,到头来还可能是一场空。
然而,代报志愿服务火爆,除了反映出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干预之外,更折射出高考招生环节还存在一定漏洞。如高校招生信息公布得不够充分,考生和家长同高校之间信息不对称、话语权不对等,这就给了代报志愿服务可乘之机。因此,面对忽悠人的代报志愿服务,无论是高校还是考生和家长,均应进行反思,使“考后知分填志愿”的新政,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钱江晚报李晓鹏:高考考生,绝大多数已经年满18周岁,从法律意义讲已经是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但可悲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于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还缺乏规划,绝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家长或者咨询机构要他填什么志愿就填什么志愿。这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上大学之后缺乏学习的动力。高中时候以高考为唯一目标,到了大学以后,实现了这个短期目标,却发现自己没有了人生目标,整天宅在宿舍玩游戏,想办法逃课,到了考试的时候,照着老师划的重点,突击几个晚上,成绩及格就感到满足。这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比较普遍的日常状态。
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大学不会再花时间来培养你的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这一切本来应该是在成年之前的基础教育阶段就解决的。所谓的素质教育,正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国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75%,学习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考上一所大学,而在于学会选择和规划自己的人生。恰恰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
@北京青年报:我国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使高考填报志愿有一定的博弈色彩。2008年开始,教育部大力推广平行志愿填报的录取规则,以降低高分落榜的风险,然而平行志愿并未有效消除志愿填报的风险,如果定位不准、不吃透录取规则,考生很可能考了不错的成绩,却不能进入理想学校,甚至名落孙山。对此,需要大力改革高考制度,让学校和学生真正实现双向选择。
现行高考制度之下,确实需要对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进行专业指导。在一些欧美国家,中学校里有专职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可为每个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规划的个性指导。我国中学几乎没有这样的专职教师,一些社会机构就乘虚而入。由于没有具体的准入资质和行业规范,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这需要家长和考生在选择时不能盲目盲从。只有家长和考生的理性选择,才能推动这一行业规范发展,为考生成长服务。而懂得理性地选择服务机构,本身也是考生生涯规划的题中应有之意。
@长江日报李英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无序生长,越来越大,越来越贵,一方面说明考生及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舍得投入,一方面则说明考生及家长极度缺乏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急需得到指导和帮助,说明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的指导信息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正是由于正规的指导信息缺如,才给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疯长的空间。
笔者以为,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公益版大数据”,这组“大数据”应该由考生原就读的高中及其任课老师、教育部门、大学、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数据信息支持。正规、公益性的“大数据”多了,能够满足考生的志愿填报需求,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的需求就会减少,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市场就会逐渐回归理性。
另外,高考招录模式也需进一步改革,尽管从去年开始推行了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减少了在某个分数段考生的未录、漏录情况,但也容易出现热门学校和专业扎堆填报等问题。如果把一档一投改为一档多投,让各大学可对考生同时录取,把选择权交给考生,那么,考生就掌握了更多主动,在填报志愿时就会有更多真正平行的选择权,就会更加踏实淡定,所填报的志愿也会更加合理。
@南方网江德斌:咨询机构推出的大数据填报服务,实际上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大数据标准,只是一个商业噱头罢了,乃是利用科技名词包装自己,增加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度,从而将咨询服务卖个好价钱。而且,对于这些咨询机构来讲,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是一门无风险的生意,所谓的“报不上全额退款”承诺,就是玩弄数字概率游戏。本身高考录取率就在逐年提高,购买咨询服务的考生数量达到一定基数,成功率就有保障,报上的自然满心欢喜,报不上退钱也不会损失,咨询机构则铁定赚钱。
而且,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属于卖方市场,有经验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不愁没有人捧场,考生和家长往往急病乱投医,为了报上一个好志愿,给未来铺垫一条光明大道,多花点钱也愿意。在这样的填报心理下,“天价”服务也就应运而生,至于划不划算,只有等最终结果出来后,考生和家长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这就是心理安慰剂,跟去庙里烧香拜佛的情况差不多,花钱买个放心罢了。
本文标题:面试热点:天价高考志愿咨询暴露了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anzhulei/zxs/7243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