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4日讯(记者 张水兰)高考刚刚结束,考生们骤然间从备考压力中“解放”出来,他们的身体、心理上都需要有一个调整过程。从考试结束到高校录取的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如何应对这种“后高考心理”?昨天,记者采访了市心理咨询中心专家。
“后高考心理”问题凸显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心理咨询中心遇到刚刚咨询结束的女生小敏(化名)。她的家长反映说,孩子高考结束后一直情绪低落、食欲不振,非常担心她的精神状态,就带她来咨询。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有部分考生考试结束后特别茫然,“高考前设想的各种放松方式都没有兴趣去做。”
记者发现,也有学生采取彻底放松的方法,长时间地上网、游戏、K歌等,获得一种“解放”的感觉。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考前压力大,考后就任其“放纵”。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考生既要承受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产生的抑郁和焦虑,又要承受等待录取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这段时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不比考前少。”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戴伟华说,备考期间考生处于高压状态,生活作息、饮食各方面都是围绕考试安排的。考试结束后,压力急剧变化,考生难以调适,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合理安排各类活动
面对这种“后高考心理”,考生们如何才能正确应对呢?
戴伟华建议,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合理分配好各类活动时间。学生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考生结伴外出。“看书、听音乐、聊天等都是不错的调整状态的选择。”
“利用这近三个月时间的假期,充分培训学生的生活技能尤其重要。”戴伟华说,中学阶段,往往都是家长为子女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以致部分学生基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从买菜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儿,到社区、单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实现与大学“生活”的无缝对接。
另外,对于高考成绩,戴伟华建议考生要理性看待,包容接纳自己。学会主动与人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对于填报志愿,考生要实事求是,避免期望值过高,更不要抱侥幸心理。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分析,更要尊重考生自己的意愿。
家长态度也很重要
高考之后,家长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远远大于成绩本身,所以家长也要适时调整心态。
戴伟华建议,家长要充分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一般来说,考生在高考之后出现短暂的焦虑、抑郁等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处在这种状态中走不出来就需要寻求帮助。戴伟华提醒考生家长,要细心观察考生心理行为状态,如孩子连续几天出现失眠、痛哭不止、胃口差、动辄发脾气、不愿与人交流等情况。家长除了多开导,更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以免情况恶化。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标准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anzhulei/zxs/7484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