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吉林试点职称评审改革,让参评者看到希望和奔头——
【聚焦职称评审③】不再论资排辈 不用托情送礼
中工网记者 刘旭
漫画 李法明
核心提示
广西试点异地委托交叉评审,避免传统评审组织模式下参评人员对评委的人情干扰,减少职称评审中的权力寻租环节,力争使评审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吉林尝试下放职称自主评聘权,给予用人单位自主设定条件、自主评聘职称、自主消化矛盾的“三自主”权力,强化用人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引导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分类研究设定职称评聘条件,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
今年是沈阳市和平区某重点小学周红老师第二次参加高级职称评审,去年因为没有“疏通关系”,落选了。今年她“吃一堑长一智”,提前1个多月就开始“做功课”。给同事打电话、发短信,托人情、拉选票,提高民主评议分值,直至找校领导送礼说情,找评审库评委疏通关系……能想到的,她都想方设法去做了。“评不上面子过不去,收入上不来,能不着急吗?”周红说。
“职称,职称,教师的命根”。这句流传在教育界的顺口溜,说明了职称评审对于教师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日前,一项关于“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社会调查显示,教师职业排在首位。
在这项调查中,74.2%的人指出,职称评审中存在权力寻租、作假、腐败现象;65.7%的人表示,名额分配中存在潜规则,拉关系、找人情等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绝。有人干脆把这种权力寻租和托情送礼现象,称作职称评审中的“灰色空间”。那么,如何破解这些“灰色空间”?《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嘴上无心里有”的“灰色空间”
今年6月的一天,一所重点大学的校级职称评审即将开始,评委们需要离校集中封闭评审,参评人不约而同地到校门口列队欢送。“请多关照,拜托了!”评委上车时,参评人一拥而上,给本是同事的评委们递上名片。这所高校的教授庞博告诉记者,几乎每年一次的职称评审,都有这样的“欢送仪式”。
“怎样表示感谢,因人、因经济能力而异,副教授评选花个三万五万的,是普遍行情。”庞博向记者透露。学院领导、权威教授、甚至已经退休但仍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成了参评人“活动”的对象。
庞博也曾是被“活动”的对象。去年6月,一位只有点头之交的同校老师给庞博打电话,“晚上6点,学校南门酒楼聚一聚”。庞博认为关系不熟先是回绝了,但此后的一周时间里,这位老师坚持每天打电话邀请,庞博抹不开情面就去了,赴宴时才发现被邀请的还有其他评委。几杯酒下肚,进入正题,原来这位老师今年要评副教授,希望得到关照。
“送钱风险太大,这几年少了,现在大家更看重平日里的关系和日后的表现。比如逢年过节要表示一下,有项目要想着给评委挂名,如果以后评委评院长需要选票时你要帮着拉票。”去年刚评上副教授的大学老师张天啸告诉记者,评职称像是一种利益捆绑。
一所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焦强经历的故事颇有戏剧性。2014年6月,与焦强同在一所高校教学岗位的妻子要评副教授,他认为条件足够就没找评委“疏通关系”,结果不仅没评上,还被几个熟悉的评委“批评”了。“当领导就瞧不起人了,招呼都不打,还以为你们家不在乎呢。”有评委这样跟他调侃。焦强说,评副教授一般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组成评审小组,经过院内答辩后,在学校层面再进行二次评审,主观性很大。
行政领导优先评定,是职称评审“灰色空间”的另一种表现。42岁的张书凯是辽宁一家媒体的编辑,去年参评高级职称落选。“刚报名时满怀希望,几个参评人中就我资历最深,职称英语、计算机、发表论文数量和级别、优秀作品等硬件也都过关。”张书凯说,人事处将本该4月20日截止的报名时间推迟了一周,结果,有的部门主任、副主任也加入参评,“民主评议投票谁会不投给领导?根本竞争不过。”张书凯不平道。
论资排辈的现象在职称评审中也屡见不鲜。35岁的沈阳市某重点中学老师孟庆丽说:“学校200多个老师,高级职称名额一年也就3个,在排队等高级的有80多人,几乎看不到希望。”据她回忆,校长在一次会上曾明确说过,评职称要论资排辈,“不能寒了老同志的心”。“退一个才能晋一个,我估计熬到退休都熬不上。”孟庆丽说,有些老师为了评上高级职称甚至跳槽去了普通高中任教。
1 2 共2页
下一篇:巢湖学院2016年数字化校园监控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本文标题:广西、吉林试点职称评审改革 不再论资排辈不用托情送礼-行政视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suanji/zcjsji/798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