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鸡肋”认证几度削减仍禁而不绝
国务院日前再次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截至目前,已公布取消的职业资格达到211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当前各地还存在一些“鸡肋”职业资格证,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发挥人才选拔和学习激励作用。不少工程建筑行业资格证甚至沦为“挂靠敛财”工具,企业不惜高薪“聘证”。
考试查字典 备考有“题库”
不少职业资格考试都有“题库”可循。记者采访发现,这种“题库”除了包括往年试题,还有由主办方出版的指定教材等,“题库”里的题目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
职称英语考试是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从部分省份公布的信息保守估计,全国每年报考人数在数十万。尽管当前各种智能终端便捷易用,但职称英语考试仍采取让考生查字典的原始方式。
“我理解主办方是怕通过智能设备作弊。可前15道词汇题我查字典就花了40多分钟,这样一场查字典考试到底有啥用?”参加今年职称英语考试的天津市民王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还有一些职业资格考试缺乏实际需求针对性,难以发挥人才选拔与激励学习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承德提出,目前医生职称晋升要考专业外语,并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这是硬性条件,但不切实际。“外语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却耗费大量精力。”他说。
有媒体称,2013年初,著名作家铁流为评副高职称,考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连考12年未通过,这一消息曾引发社会广泛议论。虽然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开始发表小说,在同辈作家中也堪称佼佼者,却受阻于职称英语和计算机,不得不一直为副高(二级作家)苦苦努力。
据了解,我国自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不少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应当是能否评上职称的最根本要求。如果工作中真的需要用到英语或计算机,自然会勤加学习,否则连岗位都难以适应。如果用处不大,即便拿职业资格考试来约束,也不过是临阵磨枪、仓促备考,很难对督促学习产生真正作用。
认证泛滥背后隐现部门利益
随着部分职业资格许可难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部门利益为主要特征的少数行业职业资格许可泛滥,推进职业资格许可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安徽省人大代表刘志凤通过调研指出,目前各种资格证书多如牛毛,各类认证培训名目繁多。
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前,一个行业可能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过多,一方面抬高了创业就业门槛和准入限制,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一些机构借机敛财,通过办班、教材、考试来收取高额的培训费、教材费、考试费,增加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负担。
为降低就业门槛和促进创业,国务院今年开始力推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工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提出,深入推进职业资格改革。进一步清理和取消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年内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任务。
“证多造成不少部门随意设置职业资格,五花八门、重复交叉;有些机构和个人以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各类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刘志凤告诉记者,这些部门有了认证和发证的权力,既能树立威望,又能从中获益,不但额外创收,收取培训费、认证费、发证费等,还由此延伸出办公司要证、上等级要证等种种规定。关键是一些认证无任何法律依据,纯属部分行业和部门随意设置,造成证越多浪费越大,部门得利越多国家损失越大。
由于职业资格认定潜在的巨大利益,有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甚至参与到利益链条中。《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调研时了解到,上海一些企业发现新招聘的叉车司机、吊车司机操作技术不过关,也不懂安全规程,却持有“网上能查到”的国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后,曾向安徽省质监局投诉。安徽蚌埠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发现,这批证件出自蚌埠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周成民。他与徐州一家中介公司老板刘某暗中勾结,形成了办证、卖证“一条龙”。仅三个月时间,周成民就制作假证2600本,获利63万余元。
建筑企业高薪“聘证”
仅靠挂职就能获得不菲收益的职业资格证多集中在建筑领域,如岩土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一级建筑师、监理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等。
据人社部统计,到2013年底,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19项,技能人员资格399项。同时,地方自行设置的有1875项,其中,技术人员职业资格38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486项。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数量庞大的职业资格认定,有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实际在求职、留学、晋升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但是也有一些单位不用人只用证,甚至买证挂证,资格证成了另类“敲门砖”,滋生出职业资格证件“挂靠”的怪相。
云南昆明的李女士说,她曾考过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证以及培训师二级证,总共花了三四千元,“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就是每个证单位每月多给我发200元补贴”。
山东的李先生曾报考过秘书资格证,大学毕业求职时他发现,即便公司秘书岗位也很少对该证有要求。他介绍,当时培训连同考试费用一共300多元。
与考试难度不大、行业门槛较低的职业资格认证不同,造价工程师、建筑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报考花费虽多,但通过“挂靠”一年就能收入数万元。《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这些职业证书“挂靠”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曾考过的注册造价师的周先生告诉记者,所谓挂靠就是把证书和章都放在对方公司,双方签劳动合同,实际上不用去企业上班。以注册造价师为例,每年的挂靠费用在3万元左右。
企业之所以愿意高薪“聘证”,大多是为了获得资质从而拿到工程。例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要达到一级资质,要求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虽然花费不少,但如果有了资质后拿到工程,可谓一本万利。李先生是一家一级资质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他说自己所在单位每年都要花费近百万元支付挂证费,最需要的就是一级建造师证。
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程企业拥有相关资质,本是为了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准,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然而光“聘证”,其持证人却往往并不在公司任职,难以起到监督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作用,也为工程安全埋下隐患。
职业资格许可须严格依法规范
目前,国家层面规范职业资格许可认证的大幕已经拉开。专家认为,在当前阶段,把握改革时机,对职业资格认证开展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