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苇叶片片展清香,节到端午倍思量!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在各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中,不同内容承载着相同的文化内涵。
长治日报推出了端午节特别策划,通过走访5位年龄不同、身份各异的采访对象,与广大读者一道“观端午”、“评端午”、“品端午”、“忆端午”、“识端午”。
销售人员“观”端午:粽子飘香沐新风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将至,今年粽子市场销售情况如何?有何新变化?6月7日,记者走访金威超市太西店等长治市一些大型超市、购物广场,一探实情。
端午未至,粽已飘香。一进金威超市太西店,在食品区的主要位置,一艘“龙舟”赫然在目。在“龙舟”背上,糯米、粽叶、红枣、白糖、冰糖,以及各种包装不同、口味不一、价格不等的粽子琳琅满目。
今年的粽子包装以环保、简约、便捷为主,多是较为简朴的竹节、龙舟图案外包装,还有用“网兜”来包装粽子的。口味以传统红枣、豆沙、果脯及猪肉等为主,价格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礼盒型粽子价格也不过200元左右。
“现在提倡节俭,狠刹公款送礼风,而且经济下行,市民消费更趋理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早做准备,及时调整了礼盒粽和散装粽的进货比例,由原来的各占一半改为现下的四六成占比,散装粽、低价礼盒成销售主打。”金威超市太西店食品部采购主管宁娜介绍说。
“从销售情况看,前几年,提前半个月左右会有团购;而今年,已经离端午节很近了,还没有大单客户,多数为散客。目前,总体销售额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中,礼盒粽销量减少;散装粽销售趋热,销售额占比稳中有升。”
“在今年的展台布置方面,我们把龙舟等元素融入其中,唤起公众对民族情感、历史记忆的共同追忆,在‘吃’和‘玩’的同时追思屈原、追慕先贤。”
超市走“亲民路线”、劲吹“平价风”,食品专卖店情况如何?记者走访了解到,不仅超市定价亲民,在部分食品专卖店、购物广场,销售的粽子礼盒也无天价可寻,简装平价粽子更受消费者青睐。
粽子市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风气之变。最近几年,中央八项规定深入人心,长治市反“四风”成效显著,廉洁过节新风习习。广大党员干部认为,传统节日是亲朋好友欢庆的时刻,节日消费更应回归理性,别给节日抹上功利色彩。
文人墨客“评”端午:节日要有文化味
“缭绕着端午节的,不该只有粽叶与糯米的香气,文化味儿更应成为节日氛围的主调。这种文化味儿,当属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粽子。”一说起端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长子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郭荣先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今年要继续带领长子几家曲艺团队共20多人到沁县参加一年一度的沁州书会。
“今年参加的12个节目中,一半都是我写的。”掰着指头细数着《牵手》、《劝夫》等一个个曲艺作品,郭荣先一脸自豪。
自从2013年第一次受邀参加沁州书会,郭荣先就像着了魔一样喜欢上了这项活动。当年,一组《水城之光》的朗诵诗让郭荣先一下子出了名,许多人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出名的戏剧作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曲艺家。
“赛龙舟也好,吃粽子也罢,插艾草也可,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其实也只是一种载体,一种形式,其实质,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交谈中,郭荣先多次强调端午的内涵,用一种长辈的口吻告诫记者,一定要清醒认识节日为何而过。
“端午是家国情怀的传递,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端午节其实已经超出了一个节日的范畴,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及发扬。”作为一名戏剧作家和曲艺家,郭荣先更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真正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内涵的认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没有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我们迟早会丧失民族记忆、乡愁记忆。”说完,郭荣先望着窗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贫困村民“品”端午:真情帮扶“粽”是情
“前几年一到端午也包粽子,可水不好,粽子包出来就变了味,家里人谁也不愿意吃。今年不一样了,家家通了自来水,包出来的粽子肯定好吃。”打开安在院子里的水龙头,平顺县北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曹庆夫妇一边淘米,一边笑嘻嘻地说。
今年的端午节,对包括宋曹庆夫妇在内的北岸村民来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
“自从市里派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我们村几乎是一天一个样。”说起村里的变化,宋曹庆夫妇乐上眉梢。
“村里不仅通了自来水,村民告别了几代人靠雨水生活的历史,还引进了一家像样的企业,虽然不大,但年轻人的那种干劲让大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希望燃起了村民们对新生活的渴望。一向生活节俭的宋曹庆夫妇专门放下地里的农活,去潞城市微子镇买了点上好的江米和枣,早早地就忙活着包粽子。
而且,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包粽子,妇女们还自发组建了舞蹈队,准备在端午节当天用激情的舞姿表达一下喜悦之情。
让北岸村民感动的还远不止这些。
端午节前夕,宋曹庆夫妇和村民们领到了数十年来的第一次“福利”。在6月2日举行的“北岸村通水工程完工”仪式上,山西清风农资有限公司等几家爱心企业专程给村民们送来百余件T恤。
“早就想到提前准备点粽子,给这些好心人尝尝。”
“粽子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剥开一个刚刚煮熟出锅的粽子,宋曹庆夫妇咬了一口后笑着说,甜!
一个粽子的变化,折射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真情;一个“甜”字的流露,表达了广大村民饮水思源的真心。
退伍老兵“忆”端午:忆苦思甜不忘本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哼着这首熟悉的童谣,89岁的老八路刘卫憨笑着说,那个年代对“节日”的记忆,恐怕只是停留在对吃的记忆上。
从13岁参加革命,到后来被选送到白求恩国际卫生学院,刘卫再没过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不是忙于战地救护,就是忙于学习工作。
“小时候,一到端午节,家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母亲给我们几个孩子用线编成五色线戴在手腕上,用染色的布缝制香包戴在身上。”躺在藤椅上,刘卫回忆着,眼神中流露出留恋和向往。
后来,尽管革命需要东奔西跑,刘卫身边总是留着母亲在他当兵那年给他缝制的一个小香包。
“这不仅是一个小香包,也是我的一个护身符。”从枪林弹雨中幸存至今,每到端午节,虽然吃不上粽子,刘卫对这个香包却情有独钟。
如今,从山西化肥厂离休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老战士宣讲团和学雷锋志愿者协会,一人身兼副团长和副会长两职,每天不顾身体劳累奔波在扶贫助困献爱心的道路上。
今年端午节前夕,刘卫和“长治好人”、老战士宣讲团团长、学雷锋志愿者协会会长马格青,一起来到长治南山田园敬老院献爱心。
当把一个个饱含爱心的粽子送到老人们手上时,大家都激动地双手颤抖,一个劲地说居然还有人惦记着他们。
“我们真的不能忘本。”紧紧握住老人们的手,刘卫还现身说法,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从儿时的吃粽子到现在的献爱心,刘卫对端午节认识上的一种改变,正反映出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少年儿童“识”端午:“粽”享快乐感悟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荷包香,香衣裳……”说起端午节,很多小朋友会第一时间想到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戴香包、拴五彩线等传统习俗。
今年只有7周岁的成锦妙小朋友,家住长治县北呈乡南呈村,正读小学一年级。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妈妈和老师讲过,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
“你每年怎样过端午节?”
“从小到大,每到端午节,妈妈总会给我买香包、系五彩线,奶奶做粽子、蒸米。前两天上课时,老师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的习俗习惯,还给我们布置了作文,题目是《今年的端午节》。”成锦妙说。
……
上一篇:父亲节作文素材:父亲节的由来
下一篇:初中生作文:端午节里的见闻
本文标题:中国文明网·长治站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zuowen/jieri/8074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