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考试吧-最简洁的考试信息网-会考成绩查询
会考成绩查询
您的位置:首页 > 主页 > 英语类 > 英语四六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5)

作者:易考试吧 发布时间:2016-06-25 [手机版]
摘要:向地球深处找矿,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这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必须迅速研究发展新的勘探技术和仪器设备,以提高地质勘探的效果,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应该重点研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矿新技术,研究

  向地球深处找矿,是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在这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必须迅速研究发展新的勘探技术和仪器设备,以提高地质勘探的效果,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应该重点研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探矿新技术,研究重点地区主要矿种的综合地质普查方法,研究掩盖地区隐伏矿床和盲矿体的综合普查方法。应该注意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在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节 海洋调查

  海洋调查,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科学的基础工作。我国海岸线长达一万余公里,浅海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为适应国防、交通、渔业等生产建设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需要,应该在过去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中国海的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摸清中国海的基本情况。同时,逐步开展中国邻近大洋水文、水化学和海洋生物的调查。应该重点研究中国海水位、海浪、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中、长期预报方法和有关理论,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应该完成中国海岸带的调查,提出基本图件、资料。研究掌握现代化的海上地质勘探技术和设备,从浅海石油地质勘探着手,开展海洋地质勘探工作。应该调查中国海的海生生物资源。

第四节 水利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河流众多,年径流总量近两万七千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五亿余瓦。我国地下水储量也很丰富。丰富的水利资源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多数江河还没有能得到治理,或没有治好,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水利资源的利用与地区全面开发结合起来综合研究也很不够。必须在充分研究水利资源特点及其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水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研究。

  1.水利资源的调查研究。

  系统整理分析各地区地表径流资源统计,进一步查明各地水利资源及水旱灾害情况,深入研究各地区、各流域水文特性,加强水文预报,提高其数据精确度。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研究,着重研究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包括华北、淮北及松辽平原)、西北干旱盆地和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动储量、水质和开采条件。

加强高山冰雪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研究。

  2.中小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我国有流域面积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达五千条左右,分布很广。开发利用中小河流对保证农业增产有很大意义。根据流域的自然地理特点,研究我国中小河流的分类、开发利用的原则以及综合发展灌溉、发电、航运的问题。

  3.大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在我国大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黄河的泥沙问题还未解决,华北海河流域的旱涝碱灾害尚未消除,长江及其主要支流综合利用的方案还待最后确定,等等。必须在现有流域规划资料和其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大河流整个流域的特点和自然条件进行考察研究,密切结合地区综合开发、工农业布局和大自然改造,研究水利资源综合利用方向、枢纽布局、开发程序以及开发方式等。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应着重研究经济合理的开发方式及其条件,为大力开发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水利资源做好准备。

第五节加强气象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我国气象条件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服务,应大力开展气象业务及科学研究,一方面应深入研究气象科学中关键性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抓紧气象技术改革,建立气象现代化技术系统。

  1.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

  天气预报,特别是危险性天气,如雷暴、雷雨、冰雹、大风、寒潮等的预报,是农业、渔业生产和国防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途径,除了研究气象台站现用的天气预报方法之外,应通过综合观测、天气分析、动力气象研究及数值模拟计算,掌握大中小天气系统的特征,研究各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改进天气预报打下理论基础。

  2.人工控制天气。

  虽然这是较遥远的方向,但目前开展人工降水、消雹及森林防止雷火等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仍属可能,其关键问题是通过中小系统天气与云雾物理的观测、实验等,开展积雨云物理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影响局部天气的方法。

  3.现代化气象探测技术的建立。

  必须建立微波、红外实验,研究红外及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从而建立低空快速扫描采空技术;开展中层大气探测,研究中层大气辐射平衡、大气潮汐以及中低层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建立中层大气流场预报;研究提高无线电探空精确度和高度,改进雷达测风技术,研究雷达测云、测雨和飞机侦察台风等技术;同时应加强二十五公里以下的大气探测,并逐步使其现代化,为气象服务和理论研究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第六节开展地震、地磁的研究

  地震和地磁的分布和变化是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因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物理机制,不仅对探求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形成的原因具有深远学术意义,而且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服务也有现实意义。

  地震研究当前的任务,首先是积累丰富而可靠的地震微观、宏观资料,通过现象的分析和理论研究,认识地震的本质及其发生的基本条件,力求做出以地震成因为基础的,带有预告性质的我国地震区域划分图,为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做出贡献,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地磁研究可分为变化磁场与基本磁场两方面的研究。除变化磁场应结合空间物理学进行研究外,基本磁场的研究,当前应完成全国地磁台站的标准化工作,利用地磁测量结果,每隔五年编制我国新的地磁图,一方面,为军事和探矿部门提供地磁数据,另一方面进行地磁长期变化机制的研究。

第七节提高测量制图方法与技术

  在各种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中,测量制图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而且是工、农、国防各项调查规划工作的先行步骤与必要手段。


标签:
相关推荐
易考试网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jiansou123#126.com
最近更新
学历类 | 资格类 | 英语类 | 财经类 | 小语种 | 建筑类 | 医药类 | 计算机 | 作文 | 论文 | 范文 | 各省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 2005-2020 www.eks8.com 易考试吧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粤ICP备17031770号-1
本网站所有信息全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