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这天,郑州一名作文辅导班的教师彭帮怀再次为小学生语文课本走上法庭。在此之前,他已经因教材打了10年官司,提起诉讼近20次,出庭10次,但从未胜诉。彭帮怀也因此被称为“纠错教师”。(6月13日人民网)
我们每个人都会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犯点小错不可怕,只要能改正即可。因工作性质不同,有的岗位对员工素质要求不高,出点小错无所谓;但有些岗位,要求却相当高,容不得一点马虎,比如文秘工作、文字校对、新闻出版等等。特别是小学生教材,一字之错,就可能误导千千万万的小学生,后果不可估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不仅要谨小慎微,杜绝错误,更应该对别人发现的错误,主动介入,及时纠正。
教材纠错,不是一字之事,彰显的是一种态度,做人品质的展现。然而,“纠错教师”彭帮怀的纠错尴尬,起诉过程处处碰壁,既让人意外,更令人难以接受,“有错改之、无错加勉”,在出版社眼里,自我认错,加以改正,比登天还难吗?这样的“马拉松”还要跑多久?或许,他们已经让“面子思想”蒙住了双眼,一意孤行的执拗态度,只会令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材纠错到底难在哪儿?其实,难的不是错误难以被发现,因为一本教材的问世,不仅要经过诸多把关程序,而且一旦发行出来,也会被细心的教师、学生发现。事实证明,这些教材的错误,确实很难通过“纠错教师”的关口。按照常理,民众一旦发现错误,通常都会给出版社打电话确认,只要出版社认真对待,虚心改正,错误的教材怎会无人问津,“纠错教师”彭帮怀也不会在长年打官司的路上奔波。
其实,教材“挑错”,对出版社百益而无一害,如果非要说受什么影响,充其量会伤了出版社的“面子”,令其脸上无光。但是,为了这样的“面子”,却要在错误的教材上与纠错人员在法庭相见,既缺少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也违背了一个出版社的正常发展之路。说到底,教材是否有错,是否植入广告,不能任由“纠错人员”与出版社厮杀,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履行应有之责。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正猛
下一篇:黄济人谈高考作文:不容易写出内容
本文标题:刘正猛:教材纠错何时不再跑“马拉松”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zuowen/xiaoxue/744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