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江网》报道,元旦假期,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余玉(化名)一直闷闷不乐。几天前,她写了一篇关于帮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这让她感到很茫然。
这位小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只得了总分的六分之一,一个让她耿耿于怀的成绩,在于老师认为她写了一件不值得写,不应该写的内容。以这样的标准来给学生的作文打分,显然是有问题的。也许,这篇作文的确乏善可陈,因为它关于扶起摔倒的老人一事完全就是虚构的,这不符合要求。也许它的叙述也完全没有可看之点,还有等等之类的问题,总之作为一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它是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基本水准。如果是这样而导致了老师只给她打5分,那完全是说得过去的,那学生也不应该感到想不通了。
如果是这样,事情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关键在于,老师给她如此低的成绩,根本原因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身为老师,当自己遇到老人摔倒的时候,他自己采取了这种态度,我们不好过多地责怪他。因为的确,在当今这个社会,当老人在谁的面前摔倒,实际上就是给谁了一道难题,让这人经受一次考验:扶?还是不扶?要做好这道题还真不是件容易事。选择前者,风险可能很大,甚至可能“吃不了兜着走”。可是选择后者,良心上能够过得去吗?因此,面对这样的“选择题”,还真有一点当初哈姆雷特所面临的“To be or not to be”的两难味道。
既然学生写了这样一件“好人好事”,老师应该如何做呢?可以在评语中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写出应该如何去做更好。也可以让大家一起来讨论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在讨论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应该根据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对需要帮助者真正有帮助,而又不会让自己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的事,但绝不应该假装没有看见,这是身为老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态度。而这位老师呢?给一个特别低的分,并且让她知道,之所以分数那样低,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可见这位老师的做法不仅让他的学生茫然,更让我们看到他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完全错误,不符合老师身份的。
错误之处在于,那位学生的作文也许真无法给高分,甚至只值5分。但绝不应该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这从作文的角度说不过去。即便仅仅从给作文打分的角度说,假如这篇作文真是太失水准,但她虚构的那种老人摔倒了要扶起来的价值取向,向善的方向是完全应该受到肯定的。在作文里也应该是加分的因素,而不能是减分的理由。再从学生的道德取向来说,这样的价值取向与向善之心,更是应该积极鼓励与引导的。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连这样的取舍标准都掌握不好,那么,他能算是合格的老师吗?
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面对自己年幼学生的向善之心,怎能采取一种一盆冰水迎头浇去的态度?可是那位老师恰恰这样做了,所以,那5分如果打在那位老师的身上,也许倒是恰如其分的。
下一篇:小学生记事作文写作技巧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zuowen/xiaoxue/7569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