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森介绍,中心校考虑到邓光荣身体不好,曾多次调其回中心校,改派青年教师前去村小任教,但都因家长、学生挽留,邓光荣也舍不得村小的学生,没有离开。而对邓光荣这样本土老教师,杨华表示,教育局在尝试新方式,邀请退休优秀乡村教师,参与到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中。
老师退休后,16个学生何去何从
正在批改作业的邓光荣。
活力川东北:这是一所孤独的乡村小学,坐落大山深处。2名教师、16个学生,是它的全部成员。作为学校唯一的班主任,邓光荣在这里迎来送往,已经坚守了7年。如今,老邓遇到了烦心事。随着年事增高,他即将面临退休,离开南充高坪区东观镇元通寺小学。老邓担忧,“这座学校和16个孩子,该何去何从?”
简陋学校16个学生加2个老师
从南充市区出发,驾车40分钟,就到了坐落在山坳中的东观镇元通寺小学。
一块凹凸不平的操场,一栋2层高的教学楼,是它的主体建筑。教学楼上,白色的瓷砖部分脱落,四间教室窗户的玻璃不见了踪影。整个学校最惹眼的,是操场上接收卫星电视的一个“锅盖”。
“同学们,先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就来问我。”教学楼二楼右侧的教室里,邓光荣正给学生上语文课。老邓个子不高,头发斑白,但精神矍铄。教室内,学生们睁大眼睛,仔细盯着课本。10分钟后,老邓吹响一声口哨,孩子们冲出了教室。
“村小就是这样,不像城里那么发达,上课时间差不多了,吹个哨子,就代表下课。”见有人到访,老邓显得有些意外,将手中的水杯放在讲台上,朝着记者点头微笑。
老邓说,刚才上课的是全校唯一的班级,总共有16个学生,都读4年级,由他和另外一位教师崔兴伦任教。崔老师教数学,他主教语文,兼上思想品德、作文、美术等课,同时也是班主任。
坚守讲台7年来从未想过离开
邓光荣透露,他在讲台上已坚守38年。7年前,他来到元通寺小学,“我在几所村小都待过,最长的有10年。”
元通寺小学的16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每天需要步行半个多小时上学。老邓说,虽然路途遥远,但孩子们很少迟到或请假,“这些孩子很爱学习,除了住院和特殊情况,几乎没人请假。”
老邓说,孩子喜欢上学,是让他一直坚守讲台的原因,他从未想过要退缩。学校没有自来水,老邓提着桶步行半小时去外面提水;担心孩子冷,他花钱买来塑料薄膜,将窗户牢牢封住;孩子们要学珠算,没有教具,他用泥巴和棍子做成了算盘。
如此艰苦的环境,让老邓磨砺了一副好脾气,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最近,他却时常愁眉不展。老邓说,今年他已59岁,2015年1月就即将面临退休。退休之前,他最牵挂的是学校里的16个孩子,“我担心退休之后,他们上学是个麻烦事”。
学生家长:孩子交给邓老师放心
走进老邓的办公室,角落的一堆药盒引起记者注意。“上次去检查,医生说我颈椎压迫神经,加上本身身体不太好,年纪大了,身体多少还是有点吃不消。”
“他身体不好,不能骑车,每天只能步行到学校。”在学校外面,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告诉记者,老邓的家距离学校有40分钟路程,由于学校无法提供午餐,他每天中午都要回家吃饭,然后再赶回学校。“一天要花两个小时在路上,对他的年龄来说,确实恼火。”
谈到老邓的退休,学生家长李雪梅表示非常理解,“但我们还是希望,邓老师能把娃娃带到毕业。”李雪梅告诉记者,老邓其实并非没机会到其他地方授课,这些年来,他不断被调回镇上中心校,又不断被家长要求回到村小授课。“我只觉得把娃娃交到他手里,我们才放心。”
中心校:村小不会停办,学生不会没老师教
元通寺小学的中心校——东观一小,在高坪区东观镇上。说到村小元通寺小学,东观一小校长尹洪森很有感触。“村小的两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非常负责,村小的工作交给他们,学生、家长和中心校都很放心。”尹洪森说,现在的乡村学校,学生流失情况很普遍,但元通寺小学去年有14个学生,今年有16个学生。“学生只多不少,也是源于邓光荣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
尹洪森介绍,中心校考虑到邓光荣身体不好,曾多次调其回中心校,改派青年教师前去村小任教,但都因家长、学生挽留,邓光荣也舍不得村小的学生,没有离开。
2015年1月,邓光荣就将退休,再过2年崔老师也将退休。尹洪森说:“就算只剩一个学生,这个村小也不会停办,学生不会因为老师退休就没有书读。”
他说,现在东观一小的师资也非常紧张,目前已向高坪区教育局递交了教师需求申请表。“即使到时候没有新的师资注入,我们也会安排现有的在职教师前去任教。”
教育局:乡村教师每年都在招,每年都会缺
“高坪区每年都会有几十位老教师退休,尤其是乡村教师。”南充市高坪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华介绍,近年来,每年该区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教师,“但部分新老师对乡村小学有种恐惧心理,合同都签了,却在实地看到村小后,马上辞职。”她介绍,去年该区从近2500人中,招聘了88名教师,但最后分配到村小的教师里,有4名还是辞职了。
而对邓光荣这样本土老教师,杨华表示,教育局在尝试新方式,邀请退休优秀乡村教师,参与到新教师的培训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