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到85%。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了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十二五”实现了原来确定的“十三五”75%的目标。但目前我们普惠性资源仍然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更显薄弱。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在城镇,做好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坚持幼儿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农村,要完善公办幼儿园体系,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60名以上幼儿的行政村要独立建园,较小村联合办园。在人口分散的偏远地区,要设立巡回支教点,实现送教上门。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目标实现以后,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提高到95%。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未来五年,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师资标准化配置和校舍、场地标准化要求。要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从今年起中央要求对全面改造薄弱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到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要加强农村学校布局规划,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对不足100人的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目前,在一些大城市,择校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要严格规范招生,推动合理划片、有序入学、阳光招生。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形式,推动以强带弱、捆绑发展、优势互补,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要提高到95%,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十三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新增劳动力基本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区域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中西部省份毛入学率还低于7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里面,有的甚至低于50%。今年国家拟出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意见,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部分中部人口大省省级贫困县等纳入攻坚范围。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着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努力使没有考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要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我们要加快建立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帮尽帮、该补则补。
(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撑。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推进产教融合,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真刀实枪的实习实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十三五”时期,国家将支持百所高职院校和千所中职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设施,继续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工艺文化中蕴含的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完善普职融通,改革职业院校考试招生方式,促进学生合理分流,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六)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我们的现状是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的高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较少,高校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现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设计,制订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第三方特别是需求方评价,实现专业和产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活动和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区域技术研发的策源地、企业创新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
(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国家必然要有一批一流大学,任何一所一流大学无不是因为有了一批一流学科。去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的重大部署。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自主确定建设目标,避免平均用力。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根据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避免只增不减。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避免身份固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重点依据已公开的数据、成果和质量报告,引导高校把功夫放在日常质量提升上、一流水平建设上,避免不重平时、只在一时。要抓紧出台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精准支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八)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未来五年,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要搭建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机制,广泛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用心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等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上一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anzhulei/hps/7557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