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优先战略。把民生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到生活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二、坚定走产业强市道路不动摇,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准确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扩增量和优存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的关系,全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建设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城市。
加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全面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江阴滨江科技城,打造创新核心区,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示范区政策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全市各镇街园区的科技创新,优化江阴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全市域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高效组合,形成全市域协同创新效应。强化创新促进、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孵化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集成,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大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科技人才创新、治理能力创新力度。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标准、专利战略。推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
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才领导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苏南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智力集聚区。突出企业引才育才的主体地位,深入推进“人才强企330计划”,持续推进诺奖得主、海内外院士、海外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加快推进主导产业人才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着力引进一大批企业发展亟需的创新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使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创新引领、人才支撑的基石之上。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体系、构筑平台载体,使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把江阴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人才高地。
构建促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健全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利益收入“四个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各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健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阴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前景好、容量大、效益高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发展意识,打造以特钢、石化、高端金属制品、光通信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节能环保资源再生装备、精密机械及智能装备等为主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面料、高性能纤维、品牌连锁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以风电、光伏、LNG物流集散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为主体的集成电路产业,以现代中药、新药研发、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推动江阴的产业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促进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膜材料、石墨烯、物联网、碳纤维、三维打印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推广“科技+人才+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营企业进军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做大总量规模,打造产业集群,占领市场高端,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江阴产业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更大力度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引进智能装备、开发智能产品、建设智能车间、打造智能工厂,加快实现从江阴制造向江阴“智造”的转型升级。更大力度实施企业装备升级计划,完善装备技改贴息政策,引导传统制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更大力度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培育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做大互联网经济、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兴业态,打造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亮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招引集聚一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餐饮购物、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徐霞客省级旅游度假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结构优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狠抓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服务超市等平台载体,不断增强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持续加大“三资”投农力度,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深化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上一篇: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下一篇:中共忠县县委关于制定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本文标题:中共江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sifa/791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