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加强城市空间布局战略研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完善全市域空间管控机制,制定分类控制的空间发展政策,加强市域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合理确定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预留区统筹使用调控机制,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优化用地结构布局,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严控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升节地水平和土地产出效益。
(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下决心打通城区断头路,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网体系规划与建设,构建中心城区内外环快速化环路系统。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积极主动推进南沿江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和江阴长江公铁大桥开工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江阴通用机场。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合理分布、保障有力的水电气、停车场、充电桩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照明、综合防灾等市政基础工程建设和维护,加快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综合管廊建设,促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加快建设“智慧江阴”,着力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平台。
(三)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动城镇化进入以提高质量和内涵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健全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全市各镇街特色化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强化要素驱动,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资源向新型城镇集聚,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力度,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以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承担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
(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的总目标,以“93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以“七整七治三提升”为核心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优化镇村环境。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乡规划区内旧住宅区、旧厂房、城中村改造,全面清理各类违法建筑。持续开展城市治堵治乱专项整治,优化交通组织,增加停车资源,实现主城区过境货车禁行,全面完成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外迁。持续开展城乡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实施路边、河边、山边、村边等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研究实施切合实际的农村房屋改造政策,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注重保护传统历史文化、江南乡村特色,让农村更具乡土韵味、更多自然景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多部门协作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健全“大城管”体制,建立执法保障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治理,夯实社区基层管理基础。把职能部门、专业队伍管理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施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各类监管平台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加快完善“数字城管”平台,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五、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城乡衔接的生态体系建设,真正把江阴建成人文与山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家园。
(一)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坚持严控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强化源头管控,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用更大力气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加快重点燃煤企业整治和热网整合,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绿色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鼓励发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完善“低碳城市”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提高生态园区建设水平。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实行公交优先战略,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
大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一户一表”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加快城乡污水主次管网的环通连接,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整合改造,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纳管进程,加快实现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快秦望山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各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投融资政策,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活污水、污泥处置、工业固废、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营。
(二)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强化污染综合治理,全面落实网格化监管,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促进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上一篇: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下一篇:中共忠县县委关于制定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本文标题:中共江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6)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sifa/791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