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考试吧-最简洁的考试信息网-会考成绩查询
会考成绩查询
您的位置:首页 > 主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4)

作者:易考试吧 发布时间:2016-06-16 [手机版]
摘要:对比此前蒋智由所编《中学修身教科书》(1906年)或此后陆费逵所编《修身讲义》(1910年),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的最大特点在下篇。上篇五章分论“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属于规定动作

对比此前蒋智由所编《中学修身教科书》(1906年)或此后陆费逵所编《修身讲义》(1910年),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的最大特点在下篇。上篇五章分论“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属于规定动作,那时的修身教科书大都如此结构(42);而下篇除“绪论”及“结论”外,第二章“良心论”,第三章“理想论”,第四章“本务论”,第五章“德论”,很能显示蔡元培“熔中外于一冶”的学识与关怀。

相对于蔡书的学有本原,兼及中外,林纾的《修身讲义》仅以孙奇逢《理学宗传》为蓝本,引一句格言或一段妙语,再以“纾谨按”或“林纾曰”的形式加以发挥,明显落后多了。但有一点,林纾这么做,符合当年朝廷公布的章程,属于中规中矩。查1903年《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在第一类学科第一年的“人伦道德”课下面有注:“摘讲宋元明国朝诸儒学案,择其切于身心日用而明显简要者。”(43)介绍过三类学科各三年的修身课程,章程中还有总论性质的一段话:

外国高等学堂均有伦理一科,其讲授之书名伦理学,其书内亦有实践人伦道德字样,其宗旨亦是勉人为善,而其解说伦理与中国不尽相同。中国学堂讲此科者,必须指定一书,阐发此理,不能无所附丽,以致泛滥无归。查“列朝学案”等书,乃理学诸儒之言论行实,皆是宗法孔孟,纯粹谨严;讲人伦道德者自以此书为最善。惟止宜择其切于身心日用而其说理又明显简要、中正和平者为学生解说,兼讲本书中诸儒本传之躬行实事以资模楷。若其中精深微渺者,可从缓讲;俟入大学堂后,其愿习理学专门者自行研究。又或有议论过高,于古人动加訾议,以及各分门户互相攻驳者,可置不讲。讲授者尤当发明人伦道德为各种学科根本,须臾不可离之故。(44)

同是“勉人为善”,“发明人伦道德”,因中外情势有异,章程要求修身课的教习重在阐发宗法孔孟且纯粹谨严的“理学诸儒之言论”。为了防止“无所附丽,以致泛滥无归”,最好是“指定一书,阐发此理”。而这正是林纾所做的——选择“列朝学案”性质的《理学宗传》,讲授时注重“切于身心日用”。局限于传统的“修齐治平”,仍在理学框架中打转,与蔡元培之以“修己”、“家族”、“社会”、“国家”等来展开论述,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但这不等于说,谨依章程、固守传统的林纾,其课堂就一定不精彩。说到底,这种中学、师范或预科的“政治课”,没必要有那么高深的学理——连“章程”都称“其中精深微渺者可从缓讲”——关键在于养成立场与趣味。可就像林纾说的,“集英俊之少年,与言陈旧之道学,闻者必倦”,这门课其实是很不好教的。而林纾竟然有本事,让听众欲罢不能,他到底是怎么教的,值得仔细观察。

谈及宋儒张载(1020-1077)的“挤人者人挤之,侮人者人侮之”,林纾的《修身讲义》有曰:“时彦言平等自由,纾始闻之,以为说近于释迦、庄周之言。既而思之,吾人亦万万不能离此而立。平等宜作敬人说,自由宜作不侵犯同类说。……以守旧人发斯义,诸君子或不齿冷我也。”(45)很明显,谈论“自由”、“平等”等新词,非林纾所长,连他自己都必须自我解嘲。整本《修身讲义》,极少引用新词,更不要说新学说了,一是不懂,二是不屑。于是,林纾调转方向,不纠缠“学理”,而直奔“文章”而去。如辨析程颢(1032-1085)的“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林纾将其掰开来,分两段讲,前半不引,请看后半:

至学问一道,尤非骄人之具,人人知之矣。纾则尤谓学问与武技同其危险。武技之有少林,可谓精极,然张三峰则尤称为内家。以外家之术,遇内家,往往而败。故善兵者,不言兵,正防高出于己者,适足为人所踣。唯学亦然。外国之名为普通,即中国之所云博也。既名为博,则当无所不知,犹之然灯于高竿之上,持之四照,以为足以遍烛。然宁无暗陬所不必至之地,伏弩骤发,亦不胜防。道在博其学,弗博其名。名者万矢之所注也。而矢来有响,则能备;矢来无响,则又何从而备之?贵在重闭而已。重闭之云,即不骄之谓。不骄则遇人能容。须知学士之大病痛,是当面揭人之短。人家言语谬误,从而正之,居心岂不忠厚?然亦须有礼,始不招怨。(46)

接下来,林纾讲某人因逞能而得罪了强人,落得悲惨结局,以此来说明有学问的人须学会藏拙。如此讲述,没什么高深学理,但“切于身心日用”。更重要的是,道理虽然简单,讲述却很生动,课堂效果肯定不错。某种意义上,这与作者译著小说的经验不无关系。至于讲“学问”而引入“武技”,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此前三年林纾在商务印书馆刊行的笔记体小说《技击余闻》(47)。

与此类似的以人情练达且讲述生动著称者,还可举出畅谈朱熹的“直须抖擞精神,莫要昏钝。如治病救火,岂可悠悠岁月”,以及辨析明代理学家薛瑄的“将圣贤言语作一场说话[话说],学者之通病[患]”(48)。可惜校订及考证均非林纾所长,书中不时出现若干讹误。

如果说蔡书的特点是“说理精透”,那么林著则以“讲述生动”见长。1915年秋,林纾写信给五儿林璐,教诲他“不把有用之光阴虚掷”,除“每日功课刻刻留意”外,还可读自家所编《修身讲义》:“《修身讲义》时时披览,此中不惟可以修身,而且可学文法也。”(49)这是个很有趣的提醒。如此“阅读秘诀”,或许正是作者的潜意识——发挥自家“古文辞”方面的特长,将“政治课”讲成了“语文课”。

在成为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教习之前,作为该校预科及师范馆的经学教员,林纾有责任讲好“修身”课。西洋伦理非其所长,宋明理学也无专研,林纾的诀窍是,以讲授古文的方法来讲修身,沉潜把玩,妙趣横生,效果很不错。若不考虑教育宗旨,单从课堂效果着眼,将“修身课”讲成了“古文辞”,未尝不是一条讨巧的路。更何况,林纾对古文确有体会,娓娓道来,犹如一则则浅白但生动有趣的短文,难怪“听者似无倦容”。时过境迁,绝大部分修身教科书早就被淘汰了,反而是林纾的《修身讲义》值得一读,这实在是个奇妙的错位。

说到讲授古文,比起《修身讲义》更为本色当行的,无疑是林纾离开北大后不到两个月便开始在《平报》上连载的《春觉生论文》(1916年都门印书局刊行时改题《春觉斋论文》),以及第二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刊行的《韩柳文研究法》。按时间推算,这两种林纾最重要的“专著”,应该是其在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教书时的讲义,或曰“科研成果”。正是此二书的得与失,让我们明白时代转型中林纾的困境。

四 传统文人与现代学堂


标签:
相关推荐
易考试网声明: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jiansou123#126.com
最近更新
学历类 | 资格类 | 英语类 | 财经类 | 小语种 | 建筑类 | 医药类 | 计算机 | 作文 | 论文 | 范文 | 各省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 2005-2020 www.eks8.com 易考试吧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粤ICP备17031770号-1
本网站所有信息全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