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林老师,时间控制得非常好,不光让我们了解海峡对岸很多文化遗产的情况和做的工作,更让我们觉得不仅仅是保护当地的建筑或者是村子,实际上也是更多地反映本地的文化诉求,更多地推动各种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建构一种长效的保护机制,包括资金方面、辅助机制、控制管理,甚至工匠保障体系等等。我觉得确实能够推动金门遗产长远的利用和发展。最后让我们再次感谢来自金门大学的林美吟老师。
最后,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我们自己的两位年轻规划师,一个是在传统村落所,另一个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针对村落遗产开展的实践,探索本地化的推动展示。下面有请阎照和孙娜同志。
阎照:非常感谢给我们这个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作为设计院的设计师,在这些年的实践和思考。首先我们一直在思考,就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直会遇到村落的遗产,而且它也是典型的活化的类型。我们在做很多规划的过程中会想一些问题,就是作为设计院、设计师,在规划之外还会有什么?比如说我们会面对不同的风格,风格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在保护和延续的过程中,怎么样实现我们作为一个规划师在人的规划这块的延伸或者思考。我和孙娜会分享两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一个是作为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正在走向申遗的少数民族村寨。另外一个是一个小山村,有一定的文化传统,但是更加普通和普遍的村庄。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湖南通道侗族村寨。进行申遗的共有5个村,是传统侗族村寨,到今天为止保存了非常好的村落风貌,还有历史延续和民俗,同时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包括它的风雨桥、土楼、大门景观,都保护得非常好。我们去了以后发现,其实它的社会组织和它的文化延续也很好。以前传统的家庭房族到寨款的生活组织,现在还可以存在他们的村庄故居,还有各种的空间聚落。他们以前有款约的习俗,现在成为了他们的乡规民约。以前的老款师在农闲的时候还会讲款,以前的寨老变成了老年协会,对村落内部的协调还有一些影响力。以前对萨的信仰,到今天他们还有传统的节庆。他们还有很重要的萨的神坛的文化的空间。
但是进入到这个过程中以后,我们做了很多规划,也做了很多事儿。我们研究了它作为世界遗产规划的一些价值,编了它的保护管理规划。我们还是按照农村的传统村落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的规划。但是在这之外,我们发现它面临很多很多以前我们没有太多关注的问题,包括他们的村庄非常落后,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发展的动力不足,导致大部分的人都在依赖政府做保护的工作。同时,如果是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就脱节了。当然有这样的投入长期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在整个这样的过程中,农民返乡了以后自建房的需求非常旺盛,包括他们结婚要建房的刚需,包括农民回乡以后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他们认为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更好。
有这样的文化传统,有这样的延续,有这样非常好的基础的村,我们想我们在规划之外还能做些什么?我们就想了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叫“长期陪伴,多管齐下”,对外是立标准,对内是协调关系。
我们做了几件事儿,当时面对这些困惑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有个想法,想知道村民到底知道不知道他们的村有这样的价值?他们的村可以去申报世界遗产,他们到底知不知道他们的文化传统在现在中国已经非常难找到。我们就去讲,在他们的鼓楼里,在他们的学校里,就在空场地,以前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儿,以前我们是给领导汇报,但是现在是给村民汇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能够接受。我们也制作了海报,告诉他们侗寨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我们的自然,是我们像世外桃源般的村,还有现在人的组织和信仰都是我们侗族最宝贵的东西。
我们还给他们做细致地讲解,跟他们说,你们的房子可以怎么样改造,能够使你们的木房子住得更加舒服。我们有什么样的案例,能够使你们的房子可以结合一下,做一个更好的改造,有一些别的好的村子,就在中国哪个省,他们把房子改成了什么样的空子。我们还举了博物馆的例子,类似这样的少数民族村,因为他们的建设使优美的环境没有了。我们也做了相关样板房的设计,来了解他们的房子要解决水电的问题、防湿防潮的问题、隔音的问题等等。我们告诉他们说,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都可以把传统的木房子改造成类似于底下高档房子的机会。我们告诉他们,你们保护好村子以后,就可以像展示的日本的村子、台湾的村子,你们有更好的机会发展你们的旅游和各种产业。
在做的过程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们第一场讲完后,有一个志愿者听见旁边的村子有一个村长说,前天刚刚进了一批灯是欧式的。后来我们第二次过去的时候,他们都默默地改成了传统的灯。所以我们相信随着潜移默化,村民能够接受这个事情。
第三,我们建立多方对话平台,包括多方利益者。我们重点把他们村里的老寨老、款师、墨师等,这些在当地受到尊敬的一些人请过来,做了一个鼓楼议事的过程,把县里、乡里、村里的领导聚到一块儿,大家提问解答,有些问题问得领导冒汗。大家都在讨论我们怎么做,让大家搭建一个平台。同时我们也给县里上课,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怎么样做,使大家统一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程跟踪他们的各种管理技能,各种建设相关工作的建议,包括他们新村的选址,房屋的审批,都会反馈到我们这边来。然后我们出一些文,帮他们判断一下这个事情怎么样管理。因此,我们形成了多方利益体构建的平台,共同形成一个保护的过程。
第四,我们推动了一个志愿者活动。我们发现侗族以前没有语言,但是他们的鼓楼都是靠墨师建造的。我们就向教科文组织申报了一个志愿者的活动,记录、转译、整理侗族土楼建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设计院本身人很少,我们借助了清华大学的力量,产学研结合的过程,招募了16位志愿者,来自三个国家,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我们在当地找到一个墨师,拜他为师。第二,我们举行了一个特殊的拜师仪式。这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让我们的志愿者知道,我们传统文化技艺是有尊严的,而且地位是很高的。同时我们也想让他们周边的人看到,他们的技师也是非常受到尊敬的。这样一个仪式,我相信能够给大家心里都埋上一个种子。第三是我们志愿者自己动手,一比一地做了一批模型。其实大家在刨的时候不像墨师想得那么好,但是也是一个一个、非常不容易地做出来了,然后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整理出来,包括二十四样兵器,包括每个柱子是怎样做的,然后怎么样演化生成的,这些都是志愿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自己建模整理做完的。
下一篇:海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小渡口村村庄建
本文标题:直播:在地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15)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anzhulei/ghs/743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