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也做了一些事情,特别是依托政府建立了进坑村村馆,这是政府出钱,通过本地村民设计施工改造出来的。(村史馆)这个里面就讲述了进坑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这是一个颇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进坑的现状和很多地方不一样,这里是陶瓷文化村落,没有什么古建筑,因为景德镇就是一个“匠从八方来”的地方。进坑村的700多人有56个姓,而且没有宗祠、族谱,全部是外来移民,不存在保护古建筑或者是保护宗祠的概念。
我们希望文化遗产道路和公园一样很漂亮,也很舒适,所以我们跟老百姓商量设计了很多漂亮的道路,优美的廊道。
我们建完村史馆的时候,去年5月份,浮梁县县长来视察,他非常重视和肯定,考察之后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当时大胆建议:“如果有可能,我们想复原一座水碓,再复原一段瓷石古道。”县长答应了,但其实浮梁县财政紧张,后来政府找项目资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是多方投钱复原了一段古道和一座水碓。当时是所有村民一起来做这个事情的,参与的人很多,水碓做得还很漂亮,在瓷博会期间我们搞了这个活动,影响也很大。
第四,我们做了很多研究推广的传播。我们的活动很丰富,邀请来的学者是世界各地的,都是在研究方面很有建树的人。因为景德镇是一个文化味道特别浓的地方。我们的讲座每次来的人都很多,有工匠,有带孩子的,有小学生,也有大学生,也有警察,是对全社会开放的。我们的讲座一直很受欢迎。
我们还搞论坛,去年瓷博会期间东郊学堂做了特展。瓷博会主委会、浮梁县委县政府
陶院做主办单位,共同讲述了一个景德镇宋代陶瓷故事。大家都说感觉甚好。我们复原了宋代的一个生活情景,因为进坑是生产瓷器的,所以我们要复原宋代的精神。很多人看了展览之后觉得是走入宋代了,这个展览到现在还不许撤,因为很多人想体验一下宋代人是怎么生活的,很多人要求要分享。
我们还承担了进坑的接待和交流工作,来宾覆盖全世界。从本地的学生、老百姓、最普通的村民,到英国、美国、日本的,很多很多人。现在村民很自豪,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带着各种朋友来进坑,说(进坑)跟以前不一样了,很有自豪感,所以进坑似乎成了一个公园,甚至还有附近黄泥头卖菜的妇女走路来进坑玩。
我们还想恢复传统民俗和节日,第一个就是水碓年糕,一会大家可以看短片。第二个就是上祀节。王羲之《兰亭序》里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一个很美的节日。我们就想恢复试试,于是我们东郊学堂联合泥扑工作室就做了这样一个活动。我们还办讲座,讲汉服怎么回事、怎么穿。我们要中国化,自己的服装语言,实际上今天我们应该都穿中式衣服才对。
再讲一下忙时种田。什么叫忙时种田?我觉得不是种田这么简单,而是产业模式的设计探索。我的理想当中,文化是有生产力的,我就想试验一下文化能不能带来生产力?我们就以进坑做实验,事实上进坑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社会实验。
为什么提出“忙时种田、闲时考古”呢?其实有依据的。在宋代的景德镇都是忙的时候种田,闲的时候做瓷器,也就是“忙时种田 闲时做陶”。我想再造这个传统,于是“忙时种田 闲时考古”,并且跟村民一起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名字叫“陶民”。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是来源于《陶记》的记载。我们实行垂直管理,请村民种田,严格有机种植,也是请教了很多人,自己摸索,坚决不撒农药,不下化肥,我们坚持有机种植,结果成功了,我们种得很好。收割的时候很漂亮,来了一大帮人说帮我收割,各种各样的人,小孩子很多,他们今年还继续帮我插秧。
我们2016年的计划是什么呢?我们准备搞一个进坑“荷花艺术节”。正在做,这是一个模式探索,我们在想办法能把70%的老百姓的利益带动起来才行,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跟老百姓谈理想,老百姓听不懂,老百姓只看眼前的利益,这是中国农民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么办呢?去年一年政府给进坑投了很多钱。今年我们想继续做,一方面做规划,另一方面也不能停止脚步探索可以“自我造血”的模式。
因为我们已经复原了水碓,然后(水碓)边上种荷花。荷花的文化和产业延伸空间很大,我们就先开始做,清河道、种荷花,然后再做一个廊桥,其实很多都是边走边看的。搭个廊桥,我们可以穿着美美的汉服,走在廊桥上很漂亮。5月1号我们办了廊桥茶会,大家感觉很好,还要继续玩。这也是一种理念上的设计,试验一下能不能把一些传统的东西跟农业结合起来,于是就做了这样的试验。
我们坚持有机种植,让产业带动遗产保护,今年种了20亩有机蔬菜,一方面请村民,一方面还有很多社会志愿者在做,帮我拔草、帮我管理。我们上一次志愿者活动就是种树,发了公告以后有100多个家庭愿意来,所以活动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他们还经常过来看树长得怎么样了,挺好玩的。这就是我们做的这些事儿都是边走边看,随时可能失败,这都是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我们“忙时种田 闲时考古”的概念。
我们东郊学堂很荣幸获得英国信托基金的赞助,也是全球唯一获得赞助的机构,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我要说的是进坑的模式很特别,第一是政府是保驾护航,包括现在很多私搭乱建,都是政府把所有的违法建筑拆除,这是强有力的政权保障规则的执行。第二,学者是中间强有力的桥梁作用,文化界、学术界很多很多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在支持(进坑)这个事情,所以是个全世界参与的项目。进坑是“政府-学者-村民”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
说一点小经验:第一个是团结村民,一定要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我们所有的利益都让给了村民,也能取得他们的逐渐认可。要积极对接当地政府资源,我们是政府、学者、村民“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而且政府也非常愿意推动这个事情,现在(景德镇)政府上下到全社会,都是高度认可和非常盼望做好进坑这个事情。
第二,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保护遗产为核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灵魂。我相信文化是人创造的,过去的人能创造文化,今天的人同样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不断活态的,而且是要再创造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索一种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保护模式,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进坑的未来可以说很好但也会面对很多的挑战。
下一篇:海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小渡口村村庄建
本文标题:直播:在地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8)
本文地址:http://www.eks8.com/jianzhulei/ghs/743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